在新形势下,如何立足舟山实际,以特色农业资源、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培育(提升)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应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为此建议:
1、制定规划,着眼长远谋划农产品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需要顶层设计、制度创设,所以有必要由政府出面,制定分层、分类、分区域发展计划。从而有利于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联合。
2、明确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农业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县(区)为实施主体,兼顾全市辐射;以既有区域品牌为基础,兼顾重点产业品牌建设;以顶层设计为目标,采取分部实施推进方式。当前应着力推进“普陀佛茶”、“舟山晚稻杨梅”、“定海山”特色农产品、“东海人家”特色民宿等公共品牌。此外,兼顾“金塘李子”、“普陀水仙”、“浙东白鹅”、“岱西葡萄”、“蓬莱仙子”茶叶等有历史底蕴和市场影响力的小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3、社会参与,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丽水山耕”的经验值得借鉴,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不可能由政府一手包办,在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广泛参与。目前我市并没有一家专业的社会化第三方服务企业,应出台政策鼓励第三方服务企业参与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农产品产品设计、包装制作、营销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鼓励农业生产主体与第三方专业经营合作承担品牌建设项目,政府通过项目载体,出钱买服务,达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目的。
4、多措并举,加大市场培育营销力度。一是通过举办专项性的展示推介活动及文化节庆活动等,持续推进、扩大市场影响力。二是充分发挥既有展示展销平台的宣传作用,对纳入公共品牌建设的,优先安排参加浙江农博会等国内有影响的各类农业会展。三是积极培育“互联网+”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新业态,多渠道拓展培育和宣传。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包括对“三品一标”的奖励、对参加重要展览会获奖产品的奖励、加大专项展示评比推介活动的投入、加大对公共品牌产品包装的标准规范和资金支持等。
5、项目支撑,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资金投入。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产业扶持政策上有必要改变以往“天女散花”的方式,紧紧抓住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重点品牌,在农业发展资金中单列品牌建设专项。通过项目倾斜、精准扶持、持续推进,从而加快我市农业品牌发展,进而更好地助推我市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