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新区、自由贸易港区双区叠加带来的巨大效应,绿色石化、波音飞机交付中心、中澳现代粮食产业园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舟山群岛新区越来越引起海内外投资者的瞩目。2016年,舟山医院启动JCT认证,舟山城市国际化步伐开始加快,但与成熟的国际化城市相比,舟山的城市管理模式、人居环境、文明素质等软实力明显不足,尚处在城市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指导有待加强。我市还没有领导机构来统筹负责国际化城市建设工作,也尚未制订出台有关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文件,导致相关部门对舟山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内容、目标、任务和职责并不明确。
二是城市治理体系有待完善。城市建筑和街景设计水平总体较低,对外通道单一、城区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对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城市法治环境与国际化城市不相适应,尚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地方法规体系。城市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办事窗口缺少专业的英语咨询人员和英文办事指南,公共服务微号、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缺少中英文双语界面,景区、小区、交通、公共设施等标牌缺少英文标识,公交车辆缺少英语报站。
三是城市人居环境有待改善。与较发达的国际化城市相比,河流水质、城市绿化、污水处理率等指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尚处在设想阶段,缺少统一的为外籍人士提供全面的工作生活指南的公共服务平台,生活、休闲、娱乐等设施配套不足。国际化的医疗资源与较发达的城市相比,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四是全民文明素质有待提升。总人口中知识群体比重不高,外语普及率较低,英语口语能力较弱,特别是餐饮、出租车、休闲娱乐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急待提高。市民对城市国际化的认知度不足,对与外籍人士交往的礼仪不甚了解,违反交通规则、公共场所随意喧哗等不文明社会现象比较突出。
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是舟山积极实施国家战略、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重要举措,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使新区的生态更加美好、文化更具品位、民生更为幸福、城市更富魅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抓紧制定顶层设计方案。尽快成立由市主要领导负责的城市国际化建设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我市的国际化城市建设工作,制订和出台相关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或实施意见。
二、加快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开放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在交通组织、市政设施建设维护、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地方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国际法律咨询机制,为境外人士提供国际化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完善多语种服务平台,建设一站式涉外综合服务专门场所,组建长效性外语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公共服务部门微信公众号双语版,编印公共服务办事双语指南,加快实施公共场所双语图文标识以及外语语音服务系统改造。
三、着力打造城市宜居环境。以海岛花园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国家级海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打造城市绿地,修建公共休闲设施,利用滩涂建设滨海湿地景观,营造水清、天蓝、地绿的国际化城市生态环境。在普陀东港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配套适合外籍人士的生活、休闲设施,为他们提供居住安全、生活便利、服务周到的生活环境。加大力度引进国际性医疗机构,建立国际健康结算体系。
四、全面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对国际化城市的认知程度。举办外事礼宾礼仪专题讲座和“国际礼仪知识竞赛”,向市民普及对外交往和国际礼仪礼节常识。组织开展面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市民讲外语”活动。实施文明出行、文明服务、文明社区等系列文明行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