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集萃
提案集萃
关于加强阳光厨房建设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建议
2016/03/02 浏览次数: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128日,习近平主席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田间到餐桌,在食品安全众多环节中,餐馆厨房是最后一道关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餐饮服务市场由于具有点多面广、消费群体庞大的特点,一向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多发、易发地带,也是食品监管的重点、难点环节。消费者常被“厨房重地、闲人免进”这一餐饮行业规矩拒之门外,使得“厨房重地”最终沦为监管真空地带。为此,2014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阳光厨房建设,截至2015年底,共投入资金360万元,建成阳光厨房”159家,其中大型餐饮单位63家,学校和单位食堂75家。将摄像头安装在餐馆后厨的操作间、制作间等关键位置,在餐厅的位置安装显示器,使消费者能够通过显示器实时直观地看到从原料分类清洗、切配、制作加工、烹饪至成品的全套厨房操作流程,实现食品加工过程的全透明化。在阳光厨房的推广过程中,后厨实时影像还被接入网络中,监管人员只要进入网站便可实时监督厨房工作全景和食品加工过程,实现全时段监控,并可通过监控数据倒追画面,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更快地找到症结所在。阳光厨房的技术化革新还缓解了市场监管人员不足、监管对象众多的矛盾,对于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但是,从我市已建设的“阳光厨房”分布情况看,主要为大型餐饮单位、学校和单位食堂,大众餐饮建成“阳光厨房”的很少。以普陀区为例,除去海中洲、圣地亚、中瀚等大型酒店和朱家尖旅游人群较密集的餐饮排挡,其余大众餐饮建成“阳光厨房”的基本为零,大众餐饮消费较为密集的凯虹广场,至今仍无一家建成“阳光厨房。据调查,大型餐饮服务单位“阳光厨房”建设费用每家在3万元以上,每年还要支付维护费用,费用因素导致部分餐饮服务单位对“阳光厨房”建设缺乏积极性。为此,建议:

一、做好计划安排。相关部门要制订“阳光厨房建设规划,分解任务,提出要求,逐年增加“阳光厨房”覆盖率。

二、给予财政补贴。财政、商务等部门要学习借鉴嘉兴、金华等市的做法,制订相应的补助政策。对已建、新建“阳光厨房”的餐饮服务经营者每户一次性补贴5000元,接入互联网的每户一次性补贴1万元。各县(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要有相应配套补助。

三、提供指导服务。对拟创建“阳光厨房”单位,监管部门全程帮扶,进行现场指导和督促,特别要规范厨房布局、确定监控设备安装点位、公示信息项目,使就餐人员能够实时看到厨房食品加工关键操作、餐饮许可证、餐饮等级、食品安全承诺、“四自”食品添加剂等重要食品安全信息。此外,加强对创建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及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单位强化自律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改善软硬件条件。

四、开展智慧监管。建议借助互联网+背景时代的先进科技,将“阳光厨房”监控平台与网络相连接,建立专门的APP软件供广大市民实时下载点击了解所关注的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情况,彰显政府部门监管的透明性和执法力度。

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宣传阳光厨房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让消费者参与监督,对食品制作加工的过程看得清楚、吃得放心;使经营者理解阳光厨房建设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安全水平、展示企业形象、吸引顾客消费,营造阳光厨房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