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集萃
提案集萃
培育普陀山素食餐饮市场 提升观音文化旅游品质
2016/03/02 浏览次数:

 

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闻名海内外。2015年接待香游客66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4亿元,为我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年来,普陀山素食餐饮得到较快发展,除了几大寺供应素斋外,还引进了“枣子树”、“莲花养心园”、“如意阁”等专业素食餐馆,一些大的酒店也逐步转变经营理念,为顾客提供素食。

但是,联合调研发现,普陀山素食餐饮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1、素食餐饮推广不足,难以满足香游客需求。几个供应素斋的寺院因为工作人员少,服务力量薄弱,素斋开放时间有限,且品种、数量、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香游客的需求。息小庄等几个大的宾馆饭店虽然也推出素斋,但一般消费都在人均百元以上,价格较高。而像长生素斋馆(自助每位38元)这样价格适中、品质较好的大众化素斋馆却很少。

2.素食餐饮宣传不够,香游客知晓度不高。从我们在普陀山进行的问卷调查看,不管是香客还是游客,在普陀山期间,大部分都愿意用素斋。但很多来普陀山朝拜的香游客甚至包括舟山本地客,都不知道哪里可用素斋,在长生素斋馆用膳的香游客,大部分是经熟人介绍才知道的。

3.素食文化氛围不浓,餐饮业态分布有待引导。部分普陀山居民和游客,对慈心不杀、崇尚素食的佛教饮食观念理解不深,常常出现一边烧香祈福,一边又杀生的不和谐现象。普陀山餐饮业态分布以海鲜类荤菜为主,与佛教素食文化很不协调。

大力培育普陀山素食餐饮市场:

一是打造国际著名的佛教旅游胜地的需要。佛教素食倡导的安心、放心、净心的文化氛围,可以让游客直观地认识感受到绿色健康的养生理念和清净利他的慈悲情怀,吸引游客从素食中寻觅一缕清香、一份恬静、一片慈光。在普陀山培育素食餐饮市场,大力倡导食素修心,有利于维护佛教名山的形象,提升观音文化品质,推进国际著名的佛教旅游胜地建设。

二是健康养生的饮食需求。素食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风险,还能美容塑身、培养良好的心境,素食对游客的吸引力显而易见,许多发达国家也都在倡导鼓励公民每周选择一天素食生活。

三是保护环境的需要。联合国资料显示,全球温室气体中有18%来自肉制品的生产和消费,这比汽车尾气排放的危害还要大。选择素食,可以大大减少肉食的需要,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此,建议:

1.合理布局,加大素食餐饮的支持力度。培育普陀山佛教素食餐饮市场,政府要大力引导,旅游相关行业要通力合作。在规划普陀山餐饮业布局时,要从打造国际著名的佛教旅游胜地出发,促使海鲜类荤菜餐饮在普陀山全山逐步退出。要合理择点布局素食餐饮店,紧挨寺院的尽可能不考虑荤食,著名佛教旅游景点附近均应设有对外开放的素食餐饮店。老街整改整修时,要鼓励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开设素食主题餐厅,发展多样化商业素食。普陀山公务接待也可以尝试安排素食。出台培育素食餐饮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借鉴沈家门夜排档的管理经验,通过开展星级评定等,对于一些重合同守信用的素食经营企业,给予房租费优惠奖励等政策。

2.加强引导,提升素食餐饮业的行业品质。为使香游客青睐素食餐饮,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餐饮业经营者加大素食品牌的开发,丰富品种,提高质量,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寺院可招募爱心人士参与服务,提高素食制作水平,使普陀山寺院的素斋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高。可以借鉴厦门南普陀寺、杭州灵隐寺等驰誉全国的寺院素食精华,开发出普陀山独特的素食产品。配合普陀山各种佛教节庆,举办素食餐饮美食节、素斋大比拼,开设健康素食课堂等,开展以素食为主题的多样化、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活动。通过活动交流,提升素食菜肴品质,使更多的人爱上素食,享用素食。鼓励经营者加强员工业务培训,不断丰富创新素食产品种类,区分消费对象制作不同的菜单,如寿宴、养生系列菜等,供顾客选择。结合普陀山的特色,赋予其观音文化内涵,提升菜肴的附加值。联合旅行社设计并推出旅游线路,推进素食文化体验游。

3.强化宣传,打造普陀山素食文化旅游品牌。建议市民宗局协同普陀山管委会、市旅游委等部门通过观音法会等宗教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宣传素食文化。在进山客轮播放的宣传音像中增加素食文化内容,可以在景点寺院张贴如 “一分素食,十分清净”的素食宣传语,公共场所摆放素食文化宣传手册,可以在三维地图、景点旅游指示图或者旅游标识牌上标注出素食餐厅的方位,使香游客能够更便捷的找到素食餐馆。通过宣传,使普陀山素食餐饮顺应市场需求快速发展,并将素食文化旅游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推向市场,打造普陀山独特的素食文化旅游品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