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集萃
提案集萃
关于深化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2016/03/02 浏览次数:

 

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五水共治”战略以来,我市以“清河净水”为抓手,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同时河道保洁、“河长制”等河道长效管理制度的实施,使我市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升、河面及河道周边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河道长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河道保洁工作不到位。在省、市治水办和市民巡访团明查暗访过程中,仍有一些河道因保洁工作不力被曝光。主要原因是这些河道的保洁人员责任心不强,河道保洁的频次不足。乡镇政府在选聘河道保洁员时,要求社区推荐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本地村民,但是部分社区推荐时,更侧重于照顾低保、贫困村民,选聘的部分河道保洁员因体力或责任心等原因不能胜任,造成这些河道保洁工作不能有效到位,河面环境卫生不理想。

二、部分河长职责名到实不到。我省的“河长制”最早起源于金华浦江,当时浦江为了治理“牛奶河”,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综合整治。由于整治过程中,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领导出面协调,因此建立了由领导担任河长的“河长制”。而在河道长效管理过程中,需要协调事项很少,大多在社区层面就能协调解决。另一方面,目前的“河长制”普遍设有二~四级河长(市、县区、乡镇、社区级河长),河长层级过多,且绝大多数担任河长的干部工作繁忙,对兼任的河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河长职责不能真正到位,河长巡查记录造假应付考核。

三、河道垃圾收集设施不足。农村河道垃圾、水草打捞上岸后,一般被就近弃入附近生活垃圾箱,由于垃圾、水草带有较多水份,特别是天气炎热时,容易腐烂发臭,影响周边卫生环境,村民意见很大,甚至发生过当地村民阻拦保洁员将河道垃圾水草弃入生活垃圾箱。部分农村河道周边无垃圾收集设施,河道保洁员通常将打捞上的垃圾、水草堆放在两侧河岸,这些垃圾、水草晒干后又风吹入河,影响河道水环境。

为此建议:

一、大力推广河道保洁物业化。加快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河道保洁物业公司,简化审批程序,解决河道保洁企业的从业资格问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河道的日常保洁和保洁员管理等工作交给河道保洁企业,便于政府对河道的长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二、按河道等级分类设置河长。按已划定的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四个等级的河道,只设置1名相应等级的河长,做到每条河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河道巡查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聘请责任心强的乡镇、社区退休干部担任河道保洁巡查员,负责日常河道保洁工作情况的巡查。同时建立河长与河道保洁企业、河道巡查员的联系制度,有重大问题的可以由河长出面及时协调。

三、合理配套建设河道垃圾箱。按“减少对居民影响”的原则,就近合理布局建设一些农村河道垃圾、水草专用垃圾收集箱,并加强与基层环卫所的联系对接,少量的河道垃圾就近弃入生活垃圾箱,及时做好河道垃圾的清运工作,杜绝垃圾回河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