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集萃
提案集萃
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015/02/15 浏览次数: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下,我市养老机构加快发展,定海第三社会福利院、广华颐养院、普陀广安颐养护理院、禾仁颐养院等一批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先后投入运行并不断扩大规模,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状况有所改善,但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依然较低。由于专业护理人员招聘难,护理人员缺口大,一般养老机构只愿接受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专业要求较高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等问题依然是我市人口老龄化需要破解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87万人,占总人口的21.46%,其中失能老年人5161人,半失能老年人10683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6%

养老护理人员紧缺,其主要原因:一是工资水平低,调查发现,除广安颐养护理院招聘的“月嫂”类专业护理人员收入稍高,月薪在6000元左右外,普通护工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扣除社保等以后,实际只有2400-2500元;二是工作压力大,护理人员与供养人员的比例为110左右;三是社会地位和认同感较低,年轻人因护理工作辛苦而不愿学护理专业,目前我市养老机构聘请的护工大多数年龄在四、五十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为此,建议:

一、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社会认知度。由民政部门牵头,每年组织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推荐评选活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电子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养老服务行业关注度和认知度,弘扬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调整对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进城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和其他来舟务工人员就业培训内容,加大养老护理的技能培训,经过培训,合格者发放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鉴于单一的养老护理专业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建议在新区旅游与健康学院、市技师学院开设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既有护理专业技能又懂公共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吸引更多学生报考。三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与大中专院校的合作,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挂牌成为大中专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大中专院校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四是加强卫生与民政部门之间的协调,提供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岗位,吸引护理、康复技术等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照护服务。

三、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收入待遇。一是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岗位津贴制度,由市、区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对市区范围内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组织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人员,参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提高护士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229号)发放岗位津贴。二是督促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舟政发[2014]37号精神,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对未按要求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待遇的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等级评定时,酌情降低一个档次。

四、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倡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生和在校大学生、大学毕业生、低龄健康老人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力争使城乡养老服务志愿者占整个养老服务队伍人数的20%以上。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管理,组织养老服务志愿者参加老年护理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培训,为志愿者提供有序参与服务的平台,为养老机构提供相对稳定的志愿者,细水长流。探索建立“时间银行”机制和“积分奖励”制度,营造“今天我为别人服务,明天别人为我服务”的良好氛围,在志愿者及其家人申请入住养老机构时,给予优先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