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由于地处海岛,山低源短,无过境客水,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舟山发展水为先”的战略方针,从实际出发,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研究,采取了大陆引水、岛际引水、新扩建水库、海水淡化等措施,不断提高海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作为舟山新区最核心的本岛区域,因新区建设的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必定会大幅增长。根据相关规划,舟山群岛今后的供水的总体布局,将是以本岛为核心,向周边岛屿辐射。因此,本岛的水资源量及配置情况是新区要素保障的重中之重,对本岛乃至整个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本岛水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舟山本岛年均降雨量
除了本地水资源开发外,规划总引水量12700万m3的大陆引水工程的舟山接入点主要布置在本岛。目前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8月通水,年引水能力为2160万m3,二期工程也将于2013年建成通水,年引水能力为6600万m3,三期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
二、本岛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舟山本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虽然已达38%,但多年来,本岛水资源开发更多的是重视单个水源工程的建设而缺乏全岛范围水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重视水库工程的建设而缺乏流域面积更大的河网水源的利用、重视优质水的利用而缺乏对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属于粗放型的,相对于新加坡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的国家或城市,仍比较低,具体表现如下:
1.河网储水能力不足。本岛河网水系大都为自然形成,主要功能是承担城乡的排涝任务,尽管岛内河网分布较广,但河道普遍较为狭窄,宽度多数达不到
2.河网水污染较重。由于历史原因,本岛居住区及工农业等布局几乎覆盖了全岛的平原地区,大量的人类活动加上不注重水环境的保护,致使本岛的河网水质普遍较差,几乎每条河流的下游部分水源都无法利用。根据统计,近年来本岛从河网翻水入库量每年只有1000万m3左右,河网水的利用率明显偏低。
3.水库利用率有待提高。本岛的70余座水库中,分属于市、区、乡镇及村多级管理,而本岛供水任务主要由市级承担。近十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市农业用水呈大幅下降趋势,本岛尤为明显。但到目前为止,本岛仍有40余座水库未纳入市级统一供水水源(主要为小(二)型水库),在普遍缺水的情况下,还有一部分水库水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4.高效供水网络尚未建成。以前以农业为主导的水利建设侧重于水源工程的建设,对原水管网和自来水供水管网在本岛范围内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不够重视。本岛实施供水一体化后,由于水源地和需求量分布不均、供水水源点多等因素,本岛的原水和自来水供水网络未能得到有效整合,水资源也未能得到最佳利用。
三、进一步开发利用本岛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新区建设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尽管舟山的年均降雨量在全省位居后列,但总体上本岛地区
1.加快水库等水源工程的供水网络建设。建议进一步整合本岛供水水库资源,开发未被利用的水库水源,推进水库水源联网互通,使本岛的水库水源利用和供水能力达到最大化。同时,根据新区规划、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大陆引水和本岛水源,统筹兼顾,加强本岛供水管道整合扩建工程的投入,合理规划建设环本岛原水和自来水供水网络,使本岛水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2.加大本岛河网水资源开发力度。本岛占集雨面积大部分的河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小沙、双桥、白泉、盐仓、临城、展茅、勾山等区域水系发达,水质总体尚好。目前河网水资源开发中主要的难题是要解决土地问题。建议在实施新区产业空间规划时,做好本岛河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留出河道拓宽和河网联通所需的土地,并将污染源迁移出去。通过围垦造湖、河道挖深拓宽等措施提升河网水资源的利用率。
3.加大本地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舟山本地水资源还是供水水源的主力军。所以为了能更有效地利用本地水资源,一方面要保护好本岛已开发水源工程的水环境,如本岛几座骨干供水水库——虹桥、岑港、城北、洞岙等水库上游,做好污水收集工作,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方努力,实施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下大力气保护全岛的环境,使流域内河网水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成为现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