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垃圾”,即从车上抛出的垃圾。“车窗垃圾”,不但破坏城市道路环境,增大环卫工人工作强度,而且影响行车安全,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对环卫工人和道路沿线行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威胁他们的人身安全。据报道,2011年至2012年初,由于乱扔车窗垃圾,乌鲁木齐市共发生49起环卫工人被车撞伤的事件,其中2人死亡51人受伤。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对道路环境的污染也随之增多,车窗垃圾日益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在谴责的同时,也有不少市民坦言自己曾制造过“车窗垃圾”,比如等红灯时抽烟解闷打发时间,然后习惯性地将烟蒂往车窗外随手一扔就开车走人,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车窗垃圾”的危害。
舟山目前正在进行群岛新区的形象建设,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市民素质,整治“车窗垃圾”非常必要。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市民素质。通过新闻媒体、学校、社区宣讲“车窗垃圾”的危害,提醒、引导广大市民摒弃乱扔垃圾的陋习,养成人人讲文明、爱卫生、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重视驾校培训,提高驾驶员责任意识。建议驾校在培训驾驶员时,开设一堂“文明公德”课,培养有责任感的驾驶员,体谅环卫工人的辛苦,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做到文明驾驶,不乱扔垃圾。同时,还要开展人性化服务,给“车窗垃圾”找个临时落脚处,如在车上配备垃圾篓、垃圾袋等。
三、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借助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惩罚不文明行为。引导交警部门和城管部门联手,利用交管部门已有的监控网络、数字化城管平台、巡查小组抓拍等方式取证,对城管工作人员可考虑适当配备巡查车辆,每部车辆安装行车记录仪以便于对违规车辆进行跟踪取证。交警部门可根据取证材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如对向车外乱丢垃圾的司机罚款50元并扣记2分。
四、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定期开展环卫工人安全作业教育,强化环卫工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在集中保洁作业区安排专职安全监管人员,提前向驾驶员和环卫工人发出安全警示;环卫工人必须严格按规定着装,尤其在夜间作业时要确保反光服装不离身;环卫工人在主干道路上作业时,要尽量面向车来方向,便于及时发现车辆。